啟東3-15噸叉車出租-叉車行業研究報告
-
1. 國際叉車格局穩定,國內行業需求持續旺盛
1.1. 叉車起于美國,興于日本,中國增長迅速
1.1.1. 美國 Clark 為叉車先驅,日本叉車后來居上
叉車的出現是二十世紀對世界工業發展影響重大的事件之一。美國 Clark 公司在 1916-1917 年用于運輸沙子和生料的機器成為工業叉車先驅,1926 年生產的 Duat 叉車被 認為是平衡重式叉車的鼻祖。1960 年代中期,日本叉車憑借低廉的價格及新車型的推出 滲透歐洲、美國市場。面對市場競爭和美國制裁,日本叉車提早布局,在歐洲美國設廠, 外銷持續擴張。近年來,日本叉車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物料搬運工具之一,豐田公司成 長為全球叉車制造業領軍者。
1.1.2. 中國叉車行業迅速成長,成為世界叉車主要消費市場
中國叉車起步雖晚,但發展迅速。我國叉車行業起步于 50 年代末,當時主要以仿制 蘇聯叉車為主;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全行業進行了兩次設計整合,開始引進日本、德國等 發達國家叉車生產技術;90 年代起,國內叉車領先企業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積 極對產品進行更新研發,行業技術進步飛速;近年來,國內叉車生產數量迅速增加,出口 流向德國、美國等機械制造強國市場,生產質量得到世界認可。
國內銷量增速高于全球,年銷量占比超 40%。2009-2019 年,全球叉車銷量由 56.6 萬 臺增至 149.3 萬臺,年均復合增速為 10.2%;國內叉車銷量由 13.9 萬臺增至 60.8 萬臺;年均復合增速為 15.9%,增長快于全球,占全球銷量比重由 2009 年的 24.6%增至 2019 年 的 40.7%,市場總規模近 400 億元,成為世界叉車主要消費市場,隨著我國經濟持續中高 速增長,預計這一比例仍將進一步提升。
1.1.2. 中國叉車行業迅速成長,成為世界叉車主要消費市場
中國叉車起步雖晚,但發展迅速。我國叉車行業起步于 50 年代末,當時主要以仿制 蘇聯叉車為主;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全行業進行了兩次設計整合,開始引進日本、德國等 發達國家叉車生產技術;90 年代起,國內叉車領先企業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積 極對產品進行更新研發,行業技術進步飛速;近年來,國內叉車生產數量迅速增加,出口 流向德國、美國等機械制造強國市場,生產質量得到世界認可。
國內銷量增速高于全球,年銷量占比超 40%。2009-2019 年,全球叉車銷量由 56.6 萬 臺增至 149.3 萬臺,年均復合增速為 10.2%;國內叉車銷量由 13.9 萬臺增至 60.8 萬臺;年均復合增速為 15.9%,增長快于全球,占全球銷量比重由 2009 年的 24.6%增至 2019 年 的 40.7%,市場總規模近 400 億元,成為世界叉車主要消費市場,隨著我國經濟持續中高 速增長,預計這一比例仍將進一步提升。啟動3-15噸叉車出租
叉車下游應用廣泛,需求穩定,制造業及物流業占比較大。叉車廣泛應用于港口、車 站、機場、貨場、工廠車間、倉庫、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,其中制造業和物流業對叉車 需求最大,合計需求占叉車下游行業需求 75%左右,而銷售到制造業和物流業的比例約 為 2:1??傮w來看,叉車覆蓋面廣,下游應用“東方不亮西方亮”,需求較為穩定。
受益制造業、物流業高景氣,行業需求十分旺盛。叉車銷量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,其 增速與“晴雨表”制造業 PMI 指數增速高度相關;其中倉儲叉車(Ⅱ、Ⅲ類車)銷量增速與 快遞業務量增速相關,快遞業 2011-2016 年爆發式增長后,近三年業務量增速仍維持在 24%以上。2020 年疫情得到控制后,3-9 月份制造業 PMI 指數連續 7 個月站上榮枯線,企 業信心持續增強。受益制造業回暖及物流業維持高增長,2020 年前三季度叉車銷量同比 增速達 24.1%,需求十分旺盛。
1.2. 國際品牌格局穩定,國內企業成長空間巨大,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
1.2.1. 全球叉車行業集中度較高,國內企業更具成長性
國內叉車龍頭規模僅為國際龍頭 10%左右,提升空間巨大。根據 2020 年美國《現代 物料搬運》雜志發布數據,日本豐田叉車在 2019 年共銷售 28.2 萬臺叉車,占到全球銷量 比重為 18.9%,實現收入 133.6 億美元,穩居世界第一。
國內叉車企業安徽合力、杭叉集團營收分列第 7、第 8,僅為豐田 10%左右。從銷量 來看,2019 年全球銷量前五企業占比超過 60%,行業集中度較高。合力、杭叉 2019 年分 別銷售叉車 15.2 萬臺、13.9 萬臺,位居世界第 3、第 4。中國叉車單價較低,后市場尚未 充分開發,加之國內叉車市場需求持續旺盛,國內叉車企業規模提升空間巨大。
部分地區由多家企業競爭演變為寡頭格局,目前世界前十叉車日、德、美、中、韓 各占其二。叉車發展已有百年歷史,行業初期各國車輛及機械設備制造商紛紛入行探索。隨著行業不斷成熟,龍頭企業憑借資源優勢積極并購擴張,逐漸拉開差距,部分國家叉車 業已由多家企業競爭演變為寡頭格局。
目前世界前十叉車企業分別由日本、德國、美國、中國、韓國五個國家的兩家企業組 成。其中,美國、中國、韓國叉車行業呈現雙龍頭格局,前兩大企業均排名相鄰,規模相近;日本的豐田、三菱力至優分列全球第一、第四,規模相差 2-3 倍;德國的凱傲、永恒 力規模差距明顯。
全球戰略布局奠定豐田、凱傲領先優勢,國際品牌的成長之路值得我們借鑒參考??v觀前十大叉車企業成長發展史,歷史悠久和積極并購是共同特點,而豐田、凱傲的絕對 領先優勢是由其全球戰略布局所決定的。豐田公司早年間憑借低廉的價格及新車型的推 出滲透歐洲、美國市場,且在日本,美國、法國、中國、瑞典都設有自己的工廠。凱傲一 方面鞏固和擴大歐洲市場,另一方面向東南亞、南亞、南美、中國等地區快速拓展:成立 南亞凱傲、與印度波爾塔斯物料搬運有限公司合作、在南美圣保羅建工廠、發展成我國最 大的外資叉車生產商。由此可見,除國內旺盛的市場需求之外,尚待進一步拓展的海外市 場同樣構成了中國叉車龍頭企業潛在的成長空間。
與主營業務為叉車的海外上市公司相比,國內叉車龍頭估值低,盈利水平好。2019 年合力、杭叉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 13.1%、15.0%,高于凱傲、海斯特-耶魯的 12.7%、 6.6%,盈利水平優于排名領先的海外叉車公司。截至 2020 年 11 月 25 日,合力、杭叉估 值水平分別為 15 倍、22 倍,而凱傲、海斯特-耶魯分別為 33 倍、37 倍。國內叉車龍頭估 值水平低,盈利能力好,且規模提升空間大,與國際企業相比更具成長性。
-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